真空壓力浸漬設備主要適用于高品質(zhì)電力電容器和電機、試驗變壓器等電工材料的絕緣浸漬處理。該系列設備是將待浸工件放入完全密封的容器中抽真空,通過壓差法向其中注入浸鍍液,施加一定的壓力,使浸鍍液完全滲透工件的所有縫隙,達到浸鍍的效果。該系列設備配有多重安全保護裝置。缸口采用唇齒法自動鎖緊,缸蓋采用液壓自動開閉。其實真空壓力設備比較貴。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電機廠家為什么選擇這種設備?然后,簡要介紹浸漬后的干燥。
1真空壓力浸漬簡介
對絕緣處理要求高的低壓電機繞組,宜采用真空、加壓或反復加壓浸漬。真空干燥(或熱風循環(huán)干燥)后,繞組必須在真空中冷卻至60~70 ℃,然后涂漆、加壓或反復加壓。加壓氣體可以是空氣。對于含有易燃溶劑的油漆,應使用氮氣以避免爆炸。對于纏繞緊密的磁極線圈或粘度較大的油漆(如硅酮漆、無溶劑漆)應采用反復加壓。
真空壓力浸漬是一種很好的浸漬方法。能徹底去除繞組中的水分和揮發(fā)物;也可以避免不透水的現(xiàn)象;同時,涂料的粘度可以更高,以改善填充性能。實踐證明,一次真空壓力浸漬比二次普通浸漬效果好。對于一些重要的電機繞組,需要使用真空壓力浸漬漆。真空壓力噴漆設備成本高,盡量在線圈不嵌入的情況下進行;當嵌線后需要真空壓力浸漬時,應盡量采用外壓安裝結構。這樣既能提高浸漬設備的利用率,又能防止底座帶塵污染浸漬漆。
2涂漆后干燥
浸漬后的干燥比預干燥更復雜,因為此時不僅有物理過程(溶劑揮發(fā));還有化學過程(漆基中樹脂和干性油的氧化和聚合)。干燥過程通常分為兩個階段。開始階段主要是溶劑的揮發(fā)。此時應控制溫度略高于溶劑的揮發(fā)溫度,但不高于其沸點溫度,以免在卷繞表面形成更多的微孔或氣泡;它還可能過早地在油漆表面形成一層硬膜,阻止內(nèi)部溶劑的蒸發(fā)。
同時應進行空氣交換,防止溶劑氣體過量積聚造成爆炸事故;還能加速溶劑的揮發(fā)。第二階段主要是漆基的聚合固化和在工件表面形成堅硬的漆膜。為此,干燥溫度一般比預干燥溫度高10 ℃左右,升溫速率視浸漬漆而定,一般為20℃/小時左右。干燥時間與浸漬工件的結構和加熱方式有關。一般通過試驗確定。開始階段的時間取決于溶劑的揮發(fā),一般為2-3小時左右。第二階段的時間要根據(jù)絕緣電阻來確定,一般是直到絕緣電阻達到一個連續(xù)的(2-3小時左右)穩(wěn)定值。在多次浸漬的情況下,前幾次烘烤時間要短一些,使漆膜保持粘性,以便與后幾次浸漬形成的漆膜能很好地結合而不分層。干燥時間要長一些,使漆膜硬化好。轉(zhuǎn)子或DC電樞繞組應較長,以避免運行期間因硬化和加熱不良而導致油漆脫落。
根據(jù)兩個階段不同的工藝要求,溫度和風量一般都是這樣控制的。開始時,風量應略高于溶劑揮發(fā)溫度一段時間。此時風量要大一些,不斷更新10%以上的空氣,然后保持風量不變,以20℃/小時左右的速度升溫至烘干溫度。要干燥的時候,風量可以小一點。對于聚合漆,由于不需要供氧,換氣量要小一些。
轉(zhuǎn)子或DC電樞繞組干燥時應垂直放置,以免因油漆流動而影響平衡。如果因設備條件只能將油漆干平,則應在開始階段干燥時旋轉(zhuǎn)180度,防止油漆流到一邊;或者,在第二次浸漬后,干燥位置與一開始相反,這樣兩個流動交匯點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。但這兩種方法都不如立式烘干。
1真空壓力浸漬簡介
對絕緣處理要求高的低壓電機繞組,宜采用真空、加壓或反復加壓浸漬。真空干燥(或熱風循環(huán)干燥)后,繞組必須在真空中冷卻至60~70 ℃,然后涂漆、加壓或反復加壓。加壓氣體可以是空氣。對于含有易燃溶劑的油漆,應使用氮氣以避免爆炸。對于纏繞緊密的磁極線圈或粘度較大的油漆(如硅酮漆、無溶劑漆)應采用反復加壓。
真空壓力浸漬是一種很好的浸漬方法。能徹底去除繞組中的水分和揮發(fā)物;也可以避免不透水的現(xiàn)象;同時,涂料的粘度可以更高,以改善填充性能。實踐證明,一次真空壓力浸漬比二次普通浸漬效果好。對于一些重要的電機繞組,需要使用真空壓力浸漬漆。真空壓力噴漆設備成本高,盡量在線圈不嵌入的情況下進行;當嵌線后需要真空壓力浸漬時,應盡量采用外壓安裝結構。這樣既能提高浸漬設備的利用率,又能防止底座帶塵污染浸漬漆。
2涂漆后干燥
浸漬后的干燥比預干燥更復雜,因為此時不僅有物理過程(溶劑揮發(fā));還有化學過程(漆基中樹脂和干性油的氧化和聚合)。干燥過程通常分為兩個階段。開始階段主要是溶劑的揮發(fā)。此時應控制溫度略高于溶劑的揮發(fā)溫度,但不高于其沸點溫度,以免在卷繞表面形成更多的微孔或氣泡;它還可能過早地在油漆表面形成一層硬膜,阻止內(nèi)部溶劑的蒸發(fā)。
同時應進行空氣交換,防止溶劑氣體過量積聚造成爆炸事故;還能加速溶劑的揮發(fā)。第二階段主要是漆基的聚合固化和在工件表面形成堅硬的漆膜。為此,干燥溫度一般比預干燥溫度高10 ℃左右,升溫速率視浸漬漆而定,一般為20℃/小時左右。干燥時間與浸漬工件的結構和加熱方式有關。一般通過試驗確定。開始階段的時間取決于溶劑的揮發(fā),一般為2-3小時左右。第二階段的時間要根據(jù)絕緣電阻來確定,一般是直到絕緣電阻達到一個連續(xù)的(2-3小時左右)穩(wěn)定值。在多次浸漬的情況下,前幾次烘烤時間要短一些,使漆膜保持粘性,以便與后幾次浸漬形成的漆膜能很好地結合而不分層。干燥時間要長一些,使漆膜硬化好。轉(zhuǎn)子或DC電樞繞組應較長,以避免運行期間因硬化和加熱不良而導致油漆脫落。
根據(jù)兩個階段不同的工藝要求,溫度和風量一般都是這樣控制的。開始時,風量應略高于溶劑揮發(fā)溫度一段時間。此時風量要大一些,不斷更新10%以上的空氣,然后保持風量不變,以20℃/小時左右的速度升溫至烘干溫度。要干燥的時候,風量可以小一點。對于聚合漆,由于不需要供氧,換氣量要小一些。
轉(zhuǎn)子或DC電樞繞組干燥時應垂直放置,以免因油漆流動而影響平衡。如果因設備條件只能將油漆干平,則應在開始階段干燥時旋轉(zhuǎn)180度,防止油漆流到一邊;或者,在第二次浸漬后,干燥位置與一開始相反,這樣兩個流動交匯點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。但這兩種方法都不如立式烘干。




